馬興文師從範子登,13歲到英國留學,1997年畢業於倫敦大學Barlett學院,這樣的學習經歷讓他很自然地將中西方藝術的技法與理念結合在一起,以一種包容的、實驗性的、同時不乏深度的態度和方式進行着種種跨界創作。繪畫、雕塑、設計、聲音、影像……馬興文的作品從形式到材質再到內容都實踐着他“不需要定義”的理念,在眾多的創作嘗試中,“水”和“馬”是馬興文最為關注的主題,“舞動的水滴”系列曾在全球十餘個城市展出,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在威尼斯大皇宮展出的水滴雕塑被羅馬當代藝術館、國家大劇院收藏,五個大型水滴裝置則連續兩年在西湖上大放異彩。而對馬的關注緣起於馬興文作為養馬人對馬的喜愛,在結識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女士後,一句“請你把我丈夫的馬帶回來”讓馬興文創作了“仁馬、風馬、水馬、火馬、土馬”大型雕塑,把他所喜愛的馬的一往無前、頑強拼搏、大無畏的精神不斷傳播。
在威尼斯大皇宮展出的水滴雕塑
馬興文發起了SuperArt Bus藝術愛心巴士,舉辦眾多公益活動,4月22日,愛心巴士帶領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機構15名患有自閉症的兒童來到故宮,參加“一起進宮品書香,關愛自閉症兒童”活動,在自閉症機構與孩子們一同讀書、打鼓、畫畫。
“孩子們的笑臉能帶動我去創作更多的作品”。
祖國建國70週年之際為“一起進宮品書香”公益活動設計Ryoma小龍馬形象公仔
馬興文的作品注重藝術性與社會性的結合,今年9月26日,他將帶着70匹馬作品與玉蘭水滴花作品來到閔行公園,玉蘭水滴花將上海市市花玉蘭與他的水滴創作結合,70匹馬分為9種顏色、6種形態代表着建國70週年,將在公園內永久展示,同時還會有代表閔行七寶古鎮的7件神祕作品與觀眾互動。
在馬興文的工作室中,我們和他討論了水墨、跨界以及他的“水”和“馬”作品。他的工作室中架子鼓、馬、水滴模型和藝術家具隨處可見,採訪的背景音樂是他辦公室中的潺潺流水聲,馬興文在筆墨前坐下,習慣性地拿起毛筆不時畫上幾筆,“不要定義”“好玩”“精彩人生”是他常常提到的詞,而對於做了十幾年的跨界藝術,他説“跨界不需要邊界,但需要雙方相互影響產生有效的交流,需要保持藝術的初心,我是比較有任性的,但是有深度的任性。”
採訪期間馬興文通過手稿表達了對跨界的理解
圖片典藏:你的創作主題主要是“水”和“馬”兩部分,“水”這個主題應該和你早期學習水墨的經歷有關,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和創作之後你對於水墨有什麼新的理解嗎?
馬興文:我已經不拘泥於傳統水墨的運用方法了。我會用西洋畫筆、畫法來畫水墨,也會把書法和繪畫結合在一起,也會大膽地把紫色、粉色這種傳統中不常見的顏色融在水墨當中。比如在創作馬的作品時,我會用雙層染色來形成不同的效果,也會用比較寫意的書法方式來表達,最重要的是能把馬的激情和正能量的感覺表現出來,這是最難的地方。所以我是用很多跨界的方式來創作,不會把自己僅僅拘泥在一張紙上,對水墨的用法也是一樣。
“馬界識空”交響樂
圖片典藏:你的“仁馬”系列作品是往馬的雕塑上潑墨,其實也和西方的行動繪畫派有相通之處,你的技法是非常中西貫通的。
馬興文:我如果找到國外適合的技法就會運用,就像剛才説的我不會給自己定義。其實你要是問我的馬像不像馬,我覺得能有馬的感覺就已經是成功了,最難的是怎麼找到這種感覺。首先你要跟馬有關係,你要駕馭馬、要愛馬,包括我做水的主題也是我要先愛水、珍惜水,同樣我要了解馬的結構、理解馬、熟悉馬的表情神態。像我自己也在養馬,我和馬已經變成了朋友關係,有感情的時候做出來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用心,要把自己和作品融合在一起。如果作品能讓別人產生共鳴就代表你的作品是成功的,這也是我努力在做的地方。
馬興文創作雕塑作品“仁馬”現場
圖片典藏:水和馬都是屬於自然的元素,然而你的作品其實通常是在城市中展出,這算是一種對迴歸自然的提倡?
馬興文:我跟自然是分不開的。我很喜歡自然,我喜歡大海、森林、自然的東西,也喜歡自然的材料,大自然就是藝術家,像山、水、樹葉都是藝術。但是我們常常不能用心地和自然溝通,所以我經常在自然的環境裏創作,有些畫在都市裏面是畫不出來的,像我最近就去了清邁、馬來西亞、韓國、日本,想要抓住全世界自然的能量和感覺。
我去不同地方的時候都會去找他們文化中的馬元素,水也是一樣,其實水的能量太大了、太跨界了,水墨本身就是水和墨的融合,我從水裏面學會了很多跨界的道理。很多人覺得跨界就是同時做幾件事情,其實真正的跨界是把所有東西淋漓盡致的融合在一起、並且平衡得恰到好處。這是我對水的理解,水可以讓我們的畫面、我們的大地更漂亮,讓樹能夠紮根,水是所有東西的根源。而馬是跟在水後面來的,它們兩者是分不開的,都是屬於大自然的。而且這兩個自然元素都是很正能量的,我選擇馬是因為它們很勇敢、很一往無前,水也是同樣。
西博會“舞動的水滴”馬興文威尼斯雙年展世界巡迴.杭州西湖藝術展展覽現場,2015
圖片典藏:你剛剛提到了水的融合,你也是在歐洲學習過然後在世界各地尋找創作的靈感,這種融合的經歷下你是否遭遇過身份認同的問題?
馬興文:沒有。好像有很多人需要定位或者名分,但其實當你做到一定地步的時候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的狀態能不能做出好作品。我也不在意別人怎麼看我,現在還有很多人來找我做東西、買東西,有很多人喜歡我,我覺得這個就夠了。我是比較前衞的藝術家,但我也有傳統的部分,像我創作會用毛筆,這是我對傳統的尊重。
藝術家馬興文
圖片典藏:你提到了市場的問題,你也和很多時尚品牌有跨界合作,對於藝術和商業的關係你是怎麼看的?
馬興文:我覺得現在藝術其實已經變成必需品了,藝術進入生活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我自己也在做lifestyle的東西,藝術是能夠把生活點亮的。我們去看藝術品是想要提高品味,我們需要評論是需要他告訴我們作品的好壞,但是可能十年之後再來看這件作品時想法和評價又完全不一樣了,所以我們不應該用一個框架、一種模式來解説、評判藝術。我只要表達了我心目中的藝術就好,對錯好壞的評價我是無所謂的,我不會為了迎合別人的喜好摒棄自己的風格,但同時我也會接到客户的一些要求,我會在保持原創和滿足客户要求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度,這個度是很重要的。
作為跨界藝術家,馬興文與法拉利、寶格麗、芝華士、周大福等諸多品牌持續合作,同時擔任MA.DESIGN集團CEO兼藝術總監
馬興文& Ferrari法拉利 限量版龍馬車
馬興文& Ferrari法拉利 限量版龍馬車
圖片典藏:這個度也是你作為一個藝術家與公司CEO之間的重要平衡?
馬興文:其實做人也是講究一個度,這種度、這種平衡是很重要的。保持大度的人才能做出來大氣的作品,藝術家的格局會影響作品的內容和呈現方式,所以我自己是很放得開的,在嘗試了更多跨度之後我覺得跨界是很好的事情,像現在的社會,價值觀、人的視角都在不停改變,導致現在的藝術也在不停變化,和之前的藝術形態已經很不一樣了,所以我們現在其實很需要這種跨越,去跨界、跨時代。但是在改變、跨越的同時也有一些不變的核心,比如像我做的馬,它的形態、肌肉感都是可以變化的,但馬的精神是不變的,同樣我做藝術的初心也是不變的,這是我做跨界藝術的理念。
馬興文&Bvlgari寶格麗 12+1限量新馬字書法腕錶
馬興文&Bvlgari寶格麗 12+1限量新馬字書法腕錶
圖片典藏:其實現在跨界作品是越來越多的,跨界基本上已經是一種趨勢了。
馬興文:我做跨界做了十幾年了,我的創作包括了建築、雕塑、軟裝、繪畫、音樂,繪畫也包括了水墨、水彩、丙烯、油畫,材料包括了不鏽鋼、樹脂、陶瓷、玻璃鋼,我在橫向和縱向裏都進行嘗試,這是我的跨界,而且我玩跨界玩到有大品牌來找我合作7、8年,我覺得這是成功的跨界,跨界的重點在於能不能包容別人,如果連別人的聲音、方式都不包容的話還怎麼做跨界?而且真正的跨界是雙方相互的影響、融合,會產生有效的、有深度的交流。
Happy Horse 悦馬
圖片典藏:你的很多作品是在公共空間進行展覽的,也有很多互動的因素,趣味性和感染力是你很注重的因素?
馬興文:我認為藝術本身就是應該有感染力的。美不美是不重要的,但是要有內容、有深度,像我其實是比較任性的,我喜歡什麼就做什麼,但是有深度的任性。在做一些公共作品的時候,特別是為小孩子創作作品的時候,我會考慮觀眾的、小孩子的感受,保持作品的藝術性和社會性的平衡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看到小孩子們在我的水滴作品旁邊玩得很開心我自己也很開心,他們的笑臉能帶動我去創作更多的作品。其實現在每天有那麼多展覽,但沒有多少展覽能讓你記住,都是千篇一律的樣子,我覺得這種感染力以及創作時的多維度考慮應該是未來的趨勢。
互動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