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寫意美術》
夏一棟 編著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2020年12月版
“寫意”範疇凝結了中國古人對自然、宇宙、人生、藝術等的深入體察與感悟,其中藴含積澱了悠久的審美觀念與審美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對自身境域的體驗方式、言説方式、運思方式。“寫意”也是貫穿於中國美術始終的藝術理念,它所代表的並不是某一時代或某一個流派的美術面貌,而是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識精神。在中國美術的實踐中,我們決不能拋棄“寫意”理念,它是代表我們傳統與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寫意美術”從萌芽至今,不斷融入時代精神,促進自身的變革與完善,是具有歷史性、時代性與創造性的藝術理念。寫意在指導美術實踐的同時,能夠做到兼容幷蓄,這也是其生命力的體現。
中國美術與西方美術有着各自的特色,寫意反映了中國美術的根本性文化內涵。在美術創作實踐中,寫意理念代表了我們傳統與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研究和闡揚寫意精神,挖掘其精神內涵和哲學意趣,有利於當代畫家繼承併發揚光大,以促進寫意的繼續發展,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中國寫意美術》一書從原始美術中寫意精神的萌芽開始,梳理了中國寫意美術的發展歷程,並闡述了寫意美術的理論基礎和審美特質。上古時期,中國藝術開始萌芽,其特點是具有抽象思維的概括和寫意的性質,這一藝術特色為中國美術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形成了自己的方向。秦漢時期的美術也有頗濃厚的寫意精神,其遺蹟掠影,多遺留在墓葬中。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在書寫和銘刻藝術實踐中形成了個人的書法風格,寫意精神也貫穿於其美術理論之中。隋唐五代時期,繪畫已經進入到寫意美術的自覺階段,注重在有限的題材範圍內的自我發揮和美感的表達。宋代文人士大夫所形成的文人畫現象,表現出一種自我排遣又抒發個人情懷的寫意風格,這一時期也成為寫意美術走向成熟的大發展時期。元代的寫意美術走向高峯,水墨寫意已成為一種完整而典型的表現形式。明代寫意筆法更加粗放大膽,繪畫中的主觀情感表達也更加強烈。到了清代,寫意表現為筆墨趣味,寫意風格趨於形式化。近代以來,中國傳統美術受西方寫實藝術的影響,按照自己的藝術規律蓬勃發展,傳統的寫意美術也煥發出新的活力。
今天,隨着美術市場的繁榮,美術作品的商品化,美術家的功利性追求日趨明顯,特別是近代以來,隨着西方美術寫實精神的衝擊,中國美術的根本精神日益迷失。當代寫意精神的缺失,直接妨礙了中國美術的意境、筆墨趣味的詩性表達,作品缺乏藝術家個性的表現,成為制約中國美術當代發展的瓶頸。研究寫意美術,在某種角度上,正是深入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一個門徑,同時,在研究中還可以不斷挖掘、探究寫意藝術未來的方向,從而促進當今美術的創作發展。
寫意,是中國美術的靈魂所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新時期的中國寫意美術歷經千載而彌新,必將不斷地與世界藝術展開對話,展現直達人心的藝術生命力。